各教学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展,加快构建形成“校园有氛围、课程有示范、教师有榜样、成果可固化”的课程思政“城院样板”。经研究在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继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系列活动,现通知如下:
一.课程思政“学、评、议、辨”教研活动
各教学单位围绕学校“双高”建设任务和“十四五”发展规划,通过主题研讨会、公开观摩课等形式,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学、评、议、辨”系列教研活动。
1.主题研讨会:各教学单位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核心点,深入学习党中央、教育部、省教育厅等上级部门关于课程思政的相关文件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使课程思政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形成一批可供推广复制的课程思政育人成果,人才培养成效进一步提高。
2.公开观摩课:各教学单位在12月31日前组织一次课程思政公开课。单位内全体任课教师进行观摩学习,并反思总结。公开课举行前一周将具体时间、地点、主题等信息报教务处,教务处协调校领导参加相关单位的课程思政公开课。
3.总结反思:各教学单位要结合学习活动,认真查摆问题与差距,提出改进建议与举措,进一步深化本单位课程思政工作实效,整体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
总结材料应包括:实施方案、具体计划、参与人数、成果与成效、下一步计划、照片图片、新闻媒体报道等内容。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
(一)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1.申报条件
(1)课程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负责人至少对本课程进行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与完善;鼓励各级各类慕课建设课程积极申报。
(2)课程准确把握“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主线,结合所在专业、所属课程类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优化思政内容供给。
(3)课程要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注重德技并修、育训结合,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等内容。
(4)课程注重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注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科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开发教学资源,精心组织教学实施,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5)注重课程思政模式创新,积极实施“三教”改革,实现教学内容体现思想性、前沿性与时代性,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互动性与针对性,形成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成果和模式。
(6)课程授课教师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良好。课程负责人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能够准确把握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方向和重点,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课程教学团队人员结构合理,任务分工明确,集体教研制度完善且有效实施,经常性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和交流,课程思政整体水平高。
(7)课程考核方式和评价办法完善,育人效果显著,学评教得分85分及以上,校内外同行专家评价良好,形成较高水平的课程思政展示成果,具有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2.建设要求
(1)一份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须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以及如何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新课程标准应在本课程原标准基础上修订而成,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
(2)一套新教学资源、新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包括整体与单元)。根据上述新课程标准制作的能体现课程思政特点的新教学资源、新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3)一套改革典型案例及体现改革成效材料。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典型案例(包含视频、照片、文字等多种形式);本课程学生的反馈及感悟,以及其它可体现改革成效的材料。
3.其他要求
(1)各教学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做好示范课申报工作,每个教学单位申报数量不少于“双高”建设年度分解目标任务。
(2)项目建设周期为2年,学校给予5000元建设经费支持。培育建设课程将作为学校向国家、省市推荐相关申报的候选项目。
(3)申报人填写《课程思政示范课申报书》(附件1)一式2份。
(二)课程思政重点课题
1、申报要求:
(1)课程思政重点课题应结合人才培养实际,紧扣“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主线,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要求,强化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有机融合,积极在改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制机制建设、创新课程思政方法和举措、提升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协同效应、促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管理和方法改革、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健全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开展改革研究。
(2)项目主持人须名实相符、确实承担主体任务。项目主持人仅限一人,参与人一般不同时参与2个以上同级项目。凡有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未通过结题验收的主持人不得申报。
2.课题成果要求
重点课题要求正式发表于二级核心及以上刊物论文1篇或一般刊物2篇(不含录用通知书),提交不少于5000字的研究报告,并附具体的实施成果。
3.其他要求
(1)各教学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做好课程思政教研教改重点课题申报工作,每个教学单位申报数量不少于“双高”建设年度分解目标任务。
(2)项目建设周期为2年,学校给予5000元建设经费支持。
4.申报材料
(1)《课程思政重点课题申报书》(附件2)一式2份。
(2)《课程思政重点课题申报书立项评审表》(附件3)一式2份,表中不得出现申报人姓名及其所在单位等背景资料和信息,否则将作为无效申请不予评审。
(3)文件标题统一为“表格类别-所在单位-申请者姓名-课题名称”,即“申报表-XX学院-XXX-XXXXXX”和“评审表-XX学院-XXX-XXXXXX”)。
其中,《申报表》即作为项目执行过程中检查、验收、结题等管理活动的主要依据之一,所以申报人须实事求是地认真填写,表达要准确、严谨。
(三)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申报
1.案例主题
结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围绕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或社会生活现场学习有关知识,提高相关技能,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提高综合素养的课程思政现场教学课堂。
案例可以是一门课程、一个单元、一堂生动的“现场教学”。
2.具体要求
(1)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案例
按照《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提炼、明确每门课程的育人目标,深入挖掘每门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元素,将德育元素和专业课程中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人文素养、科学精神、逻辑判断等素质元素相融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以及学校基于责任、沟通、诚信、敬业、创新创业的现代服务业职业综合素质教育等课程思政内容和要求有效融入到所授课程的教学之中。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案例写作参考框架: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案例简介(500字左右);第二部分:典型做法(包括背景分析、教学设计、具体教学实施等,2000字左右);第三部分:成效与评价(300字左右);第四部分:经验与思考(300字左右)。
样例详见附件4(第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汇编)。
(2)课程思政现场教学课堂案例
现场教学课堂不同于校内的理论课堂,也有别于校内实训室的实践课堂,教学场景真实是现场教学课堂的本质特征;做到教学与现场生产、业务或生活相结合,与产教融合相结合;学生置身于生产、业务或生活当中,成为亲历者、体验者,成为学习的主体。
现场教学课堂案例必须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或课程的一部分,必须有完整的实施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考核评价等内容;实施成效明显,提供实施总结和相关佐证材料。
申请书详见《课程思政现场教学课堂优秀案例申报表》(附件5)一式2份。
3、其他说明
(1)案例字数原则上要求3000字左右,且必须原创;标题宋体四号加黑、正文宋体小四号;所有案例一律注明案例名称、作者姓名、所在教学单位,案例后需附作者简介。
(2)案例采用教学单位推选、学校评选形式。每个教学单位申报数量不少于“双高”建设年度分解目标任务;学校成立专家组对所有提交案例进行评选,优秀案例学校将编印成册,凡入选的案例根据教研工作量认定办法给予一定的教研分认定。
三、其它要求
1.各教学单位应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支持课程思政系列活动、项目与培育工作,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强化示范引领,强化资源共享,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将思政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2.结合“双高”年度建设任务,各教学单位按照不少于任务数量组织申报(含第一批申报数量),具体详见附件6。
3.请各学院于10月30日之前将相关申请表、汇总表(打印稿,规格为A4)及佐证材料交教务处,同时须发送电子文档。
4.联系人:钟碧芬,电话2247,Email:zhongbifen@nbcc.cn。
2.课程思政重点课题申报书
3.课程思政重点课题申报书立项评审表
4.第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汇编(参考)
5.课程思政现场教学课堂优秀案例申报表
6.2021年课程思政各类项目需完成数量
7.课程思政各类项目申报汇总表
教务处
2021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