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信息化运维工作 变革教学模式

来源:开云网页版 一审:二审:三审: 发布时间:2020-10-29

    

开云网页版

 

学校介绍:

    开云网页版于2003年3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而成。学校积极做好“宁波”、“城市”、“国际化”三篇文章,构建一体、两翼、多点的办学格局,有宁波鄞州高教园区校本部、溪口校区和杭州湾新区校区。下设商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旅游学院、艺术学院、景观生态学院、财会金融学院、国际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基础课教学部,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担任部分二级学院院长。学校现有教职工513人,全日制高职专科学生8266人,本科生858人。设有30个高职专科专业、5个职教师资类本科专业(以宁波大学名义招生,颁发宁波大学毕业文凭和学位证书),其中省优势专业5个,省市特色、重点、品牌建设专业13个。学校重点打造基于现代服务业的“6+1”特色专业群,基本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专业结构体系。学校力争打造成为宁波、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的重要基地。

 

一、学校主导,多运营商、多校区教学区与生活区网络融合平台建设运维模式创新

为了满足学校信息化应用和管理服务的长期需求我校提出“校方主导、多方参与、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公平竞争、稳定有序”的基本思路,并遵照工信部于2012630日下发的《关于规范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校园电信业务市场经营行为的意见》精神,启动学生生活区网络改造项目,并将其列为“实验校”建设任务。该项目得到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三方签署了《开云网页版学生生活区校园网络建设合作协议》,建设符合各方需求的校园网络融合平台,为数字校园建设提供了运行稳定,管理有序,运维正常的网络环境

)建设的主要内容

按照多运营商参与、统一融合的建设思路,合作共建的网络融合平台有以下建设内容。

1.实现一个由学校统一管理的开放式校园网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网络接入服务。生活区网络直接与教学区核心互联,成为校园网体系的一部分,使学校的管理系统和教学资源畅通延伸到生活区的每个角落。

2.多运营商和校方共用一套网络基础设施,国内主要通信运营商均可接入,提供公平的市场化商业竞争环境。

3.各运营商合作共建的投资份额根据测算的总投资额平均分配。改建的内容包括两个校区共十五幢宿舍楼的综合布线、接入交换设备、汇聚核心设备、多业务路由器、统一认证计费平台、行为审计等。运营商投资额在校方主导下,相对均衡分配,多方商确、分工合作。

4.运营商根据各自的用户规模提供相应的有线及无线互联网出口带宽。

5.学生拥有运营商互联网服务自主选择权,运营商账号由学生自行到各营业网点进行开户操作,收费按相关规定由运营商自行扣取。各运营商以自身的带宽服务优势发展用户市场。

6.学校拥有网络准入认证、用户IP、出口链路的管理权。根据用户上网目的,实施相应的上网策略。教学和管理信息资源经认证后可直接访问,公网资源经认证后,判断用户运营商属性,选择对应的运营商出口。

7.实现教学区、生活区以及多运营商的Radius一体化整合认证,用户上网仅需使用唯一的校园网络帐号。

8.生活区有线网采用PPPoE客户端方式,无线采用WEB PORTAL认证方式,并能够区分智能终端和普通PC等不同终端。

9.具备人机交互良好的用户操作界面,便于管理员按照不同需求进行相关配置,支持管理员通过web浏览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对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的管理,查询,统计;可实现在线用户监控、带宽管理、访问策略权限,可区别不同用户组属性不同用户的访问策略;

10.网络运维交与第三方,运维方通过招标流程产生,运维费用由运营商从业务收入中支出,校方不参与任何利益分配。

)实施情况

经过多方调研,并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运营商数据业务部专业技术人员反复讨论,最终确定网络拓朴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网络拓朴结构图

各运营商在校内开设营业厅,用户至营业厅办理宽带业务,获得运营商网络帐号。通过自助服务系统,将校园网帐号与多运营商帐号进行绑定。上网时用户使用校园账号请求认证,并选择网络出口。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通过接口与运营商的AAA平台对接,鉴权后通过Radius协议通知多业务路由器对用户接入进行授权,并为用户分配对应的IP地址段,根据源地址策略实现策略路由,将用户流量转发至对应的线路。

运营商CRM系统每天会选择一个时间点将用户端CRM信息ftp的某个服务器数据下发,统一认证平台同步该部分用户数据(数据信息包含运营商账号的月租余额、套餐、带宽等信息)信息并存放在本地账号属性字段中。若运营商的AAA故障(链路中断),则以本地同步的信息为主,进行认证放行。

在ftp信息同步到本地后,其对应运营商账号的无线权限启用。默认情况下,运营商账号对应的无线为停机状态,待同步了余额、账号状态信息后,转为复通正常状态,账号无线权限激活。本地认证时,不校验运营商远端Radius。同理,若该运营商账号停机/销户,其对应的无线权限停用。

用户认证成功后,认证平台在线列表会同时显示校园网账号,对应绑定的运营商账号以及运营商账号所绑定的带宽属性。

)经验与启示

1.多方认同的开放、合作的服务理念

学校提出的“校方主导、平等开放、无差别服务”理念,得到了运营商的认可。“校方主导”即建设的项目需求和整体规划由学校制定,网络的管理权和系统数据的所有权在学校;“平等开放”指各运营商对项目整体投资额平等均摊,网络基础设施对合作伙伴全面放开,各运营商拥有投资网络设施的所有权,但使用权交由校方,校园用户可自由选择宽带业务。此外,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其他运营商亦可进入生活区开展业务。“无差别服务”指为避免各自运维团队相互干扰的情况发生,网络运维由各方认可的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承担,在校方指导下建立运维机制,无差别地为各运营商用户服务。

2.统筹建设使得学校成为生活区网络管理的主导

建设方案校方主导。学校将各校区学生生活区网络作为学校整体网络的组成部分,进行统一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运维。因此,建设方案完全按照学校需求并兼顾运营商网络业务开展需要进行规划设计、设备选型,避免运营商主导时出现建设无序、投入重复、技术设备不兼容等问题

平台管理校方主导。融合后的统一认证平台管理权归学校所有,一是可以将生活区学生的上网行为一起纳入学校的管理,使得网络管理和宿舍管理更加规范、主动;二是平台系统数据所有权为学校所有,不但可以有效保护学生的隐私,学校还可以通过这些数据进行学生课余学习与生活的分析,为提升和改进教学、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业务经营校方监督。与运营商合作进行生活区网络融合平台建设的目的在于学校有效利用运营商投入建设的网络设施进行教学、管理、服务的同时,让学生在生活区从运营商那里获得“性价比高”网络服务。为此,学校配合市场监督部门对各运营商在学习生活区推出的网络服务产品、营销方式、技术性能、产品价格均有适度的监督,目的是让学生得到“性价比高”网络服务,也使得运营商的经营行为更加规范。

运维服务考核校方牵头。虽然运维费用有各运营商按照用户比例进行分摊,但学校站在保障学校基础设施稳定运行以及维护学生切身利益的角度,牵头进行运维商的招标、考核,确保运维服务质量。

3.统一建设投入、共建共享,创新建设商业模式

在教育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今天,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数量和投入经费快速增长,以学校当前的信息化投入预算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建设需要,因此,需要采用市场化的手段,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进入学校信息化建设。只不过,在和外部进行合作建设时,要确保“合作平等、互惠互利、共建共享”,学校绝对不可处于被动的“弱势”地位,那样反而会制约学校相关的信息化发展。

4.统一运维提升了网络服务质量

按照协议约定,运营商在平台的建设运行中只负责两头的环节,即:按照和学校商定的整体规划方案进行投入、建设,按照和学校商定的业务经营规则进行网络产品的经营。其他涉及到平台的管理、运维服务等过程均有学校及学校牵头组织招标的第三方专业运维商组织进行这样做才能“保证质量、确保公平”。

这样“统一建设、统一认证、统一管理、统一运维、自主选择”的网络融合平台的显著特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学校、多家运营商、学生多方相互交织在一起。学生要通过该平台免费、无障碍地获得学校本地的学习、生活服务资源,自主自由、有偿地通过已选择运营商的服务和外网活动接入;学校通过该平台无偿地为师生提供本地的学习、生活服务资源;不同的运营商通过该平台,利用自己或其他运营商投入建设的设备、线路,向居住在同一宿舍、不同床位的学生提供有线及无线的有偿网络服务,获得收益。由学校牵头组织招标第三方专业公司进行统一运维更符合维护学校、学生的利益也得到了运营商的一致赞同。

5.先进成熟的软硬件架构作为技术保障

网络构架以生活区BRAS 为核心,现有校园网络和生活区有线网络构架基本保持不变,该核心BRAS通过万兆光纤校园网核心交换机连接。各运营商的出口链路通过一个或多个万兆接口接入核心BRAS,无线网络核心交换机也通过 1个万兆接口接入。Radius 采取旁路的方式认证系统对接,既保证了业务应用,又不影响网络整体性能。

整套多运营商统一整合运维系统采用B/S架构,针对校园网的特点进行规划,模块与菜单功能分布切合高校需求。界面多采用数据字典解析、模板展现的先进设计模式,如模块及菜单的实现、角色权限、查询统计等。自助系统的界面换肤功能迎合上网用户的感受。

在业务管理平台中,采用了Tomcat+JDK+Oracle Database的架构组合,相比典型的Apache+PHP+MYSQL开源组合,在稳定性、性能、扩展性、业界口碑等方面都更适用于构建长期运营发展的企业级应用。

完全实现了Radius Server、Tomcat、Database的解耦,Tomcat故障不会影响后台业务的正常运行,Database故障不会影响Radius Server正常认证。

6.用户自助服务平台体现“人性化”、“个性化”

自助服务系统是面向师生用户的窗口,要支持丰富的自助查询与自助业务办理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在后台管理界面上由系统管理员统一配置,比如允许开放的自助查询业务、自助变更套餐、停/开机等。此外,还可以灵活配置允许自助维护用户资料的选项,比如哪些用户资料允许变更,哪些允许一次性变更等。支持界面的换肤功能,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界面风格,为上网用户提供友好的使用感受。

、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应用成效显著

学校在“十三五”规划中专门制定了“智慧校园专项建设规划”,将教学形态信息化创新应用工作作为学校教学创新、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并将该项工作作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进行顶层设计和精心策划,为师生提供完善的信息化创新软硬件环境出台奖励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引导师生投入到该项工作中。实验校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校在爱课程中国职教MOOC开课课程达到23门,位居高职院校第一,社会受益面5万人次,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类比赛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信息化创新应用工作先后光明网、浙江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教学形态信息化创新应用工作已经成为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突破口。

(一)工作成效

1.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

通过参与项目建设,我校教师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形态,信息化教学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取得丰硕的成果。一年来,先后获得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第二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三等奖3项,省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大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浙江省高校外语微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成果评比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以及优秀组织奖。

教师信息化教学研究氛围更加浓厚研究能力不断提升2015年我校共有5项课题获得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十二五”规划年度课题立项, 2015、16两年推荐的16项浙江省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其中有11项以信息化教学创新应用为主要研究方向

2.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继续保持领先

学校新立项14门在线课程建设项目,并积极探索推广MOOC的实际应用,有8门课程成为爱课程中国职教MOOC首批上线课程,现有23门课程在爱课程中国职教MOOC上线其中8门课程已完成2轮开课,占总课程数的32%,位居高职院校第一已有同类院校和本科院校联系购买课程在校内使用,在线开放课程社会受益面达5万人次;同时学校积极引进优质在线课程资源,通过探索建立学分认定制度鼓励学生在线学习,校内已有5173人次通过在线学习获得学分认定(以上数据统计截止2016年9月)。

3.混合式教学应用成效显著

以29项混合式教学建设项目建设为引领和示范,加快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改革,引导教师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形态创新工作中,产生一批显性混合式教学成果:

汽车专业引进中德诺浩KTS汽车智慧课堂系统将德国汽车职教与互联网完美结合,系统囊括了所有核心技能的原创实景操作视频、所有工作任务的原创情景导入动画视频、上百个项目案例的原创资讯演示动画视频,以及交互式在线测试题、教师备课平台、师生互动平台、学生学习管控平台等众多功能。老师随时随地教,学生随时随地,使得我校汽车专业所有课程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现了课堂的翻转、师生角色的互换,真正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黄艾老师的《计算机园林景观效果图制作》课程授课结合传统面授和网络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利用网络学习资源,通过协作、交流、讨论、互助等形式达到对知识的构建。探索基于混合式学习的“五学-六位”网络-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搭建了立体化在线课程学习资源平台。该老师录制微视频63个,视频总时长约590分钟,收集各类型优秀景观效果图近1000张、优秀设计方案文本60多个、效果图制作素材约10G,开通了微信群和订阅号,每天向学生推送最新学习资源和优秀案例。据统计,课程网站访问量近25万人次,很多兄弟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都在使用该平台。

4.稳步推进NBOOC教育技术支持中心建设

2015年7月,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NBOOC)正式成立,我校被推选为副理事长单位,成为联盟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副理事长单位,并成为NBOOC教育技术支持中心的建设单位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快信息化创新应用的软硬件环境构建,完成智慧教室、编辑录屏室和实景演播室建设,为教师在线课程建设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采用校企合作模式与超星公司共建宁波市在线课程开发中心。

5.影响力不断扩大实现示范辐射

随着我校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项目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成果不断涌现,该项工作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近一年来,我校先后在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学术年会上作题为《以学为中心的改革——信息化教学的创新与应用》的交流发言在第二届全国智慧教育高层论坛作了题为《技术创新课堂、教育创造未来》的报告;2016年5月28日,承办“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并作交流发言,来自省内21所本科院校和16所高职院校参会;2016年6月7日,应邀参加亚洲教育资源展,并作为国内高职院校代表作了题为《技术创新教育、教育创造未来》的演讲,还多次在宁波高校慕课联盟研讨会上发言,相关教师多次被邀请到兄弟院校分享成果、介绍经验,起到了明显的示范辐射作用。2015年12月26日,浙江教育报用半个版面报到我校慕课建设工作《抢滩高职慕课 力促教学创新——宁波城市职院教学形态信息化建设走笔》,浙江省教育厅网和宁波教科网都介绍了我校教学形态信息化创新应用的工作举措,光明网、中国网等多家媒体都报道了我校相关工作。

(二)工作举措与启示

经过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兼具开云网页版特色的工作举措和建设思路,现总结如下。

1.工作举措

顶层设计、有序推进。学校把教学信息化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并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了发展目标、建设任务和保障条件,教学形态信息化创新应用工作列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作为面向未来的战略部署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先后印发了《教学形态信息化创新应用工作方案》、《教学形态信息化创新应用项目管理办法》和《在线开放课程管理细则》,工作推进有序。

培育引导、深化研究。学校通过项目立项培育,发挥项目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邀请清华、复旦等专家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在理念和开发技术层面对教师进行引导;定期召开慕课沙龙、午餐会、研讨会,加强校内外交流;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地开展相关研究,努力营造应用、创新和研究的氛围。

科学激励、保障有力。建立科学有效的奖励机制,与工作量和职称评审挂钩,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安排10万元/门支持在线课程建设同时加大教学信息化的软硬件投入,建设教育技术服务中心、智慧教室,为在线课程建设应用提供保障。

内引外联、应用为重。学校在积极推进在线课程的校本建设与校内外应用推广的同时,着力推动爱课程中国职教MOOC、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超星尔雅通识课、中德诺浩KTS智慧课堂、简学科技等第三方平台在线课程在校内的合作推广,在师生中形成在线课程应用氛围。

2.经验与启示

协同创新、政策到位。学校进行顶层设计和精心策划,设计了工作方案、制定了管理办法、明确了实施细则,出台奖励政策、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师生积极投入到信息化创新应用工作中。在工作方案中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的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形成合力,协同推进教学形态创新工作,学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具体负责协调和推进工作。聘请校内外专家,成立咨询指导专家小组,对教学形态创新工作进行全面的咨询和指导。组建装备管理部作为重要技术支持部门,加快技术人员支持人员的引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

分类实施、循序推进。学校根据课程建设的现状,实施三种不同形式的教学形态创新应用。要求所有专业应客观梳理专业课程建设的基础,认真规划本专业课程教学形态创新计划,根据专业特色建设和综合实力提升的需要来选择重点课程或核心课程合适的分类,建立项目过程管理机制,注重阶段性成果的评估,依靠项目成果的循序渐进,稳步提升整体工作成效。对接国家、省市教学信息化竞赛项目的要求,开展教学形态信息化创新与应用竞赛,以点带面从整体上带动我校课程教学形态信息化创新应用水平。

凸显特性、加强研究。学校要求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遵循在线学习的基本规律,注重在线学习的有效性,强调课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碎片化,重视在线学习过程管理。又要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改为基础体现高职特性,充分利用好学校近几年课程建设的成果,充分发挥合格课程评估、教师职教能力测评的支持性作用。课程内容选取突出职业性,课程设计要用“高职语言”,课程考核要体现实践性,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出突显高职特性、适合高职学生的在线开放课程,加强高职在线教育相关技术、设计、管理与运行的研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