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院领导班子践行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09-06-24查看次数:1作者:未知

  信息学院领导班子践行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报告

  (征求意见稿)

  根据学校党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按照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阶段工作计划,信息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八摆八查”的要求,认真查找自身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深层次的原因,形成了个人检查报告,通过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各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形成了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报告。

  一、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力求学院全体党员干部和教工达成共识

  信息学院成立于2003年,自成立以来,始终将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己任,大力推行教学改革与创新,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育学院特色。尤其是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文件)颁布以来,学院加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步伐和力度,2005年以来,先后在9个专业同11家企业合作,实施“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累计合作班级26个,培养学生1142人。

  近期,随着学校发展战略的转变,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的调整,以及“十个第一”新发展思路的确立,作为直接从事现代服务业及为现代服务业其他类专业提供技术支持的信息类专业学院,在此次科学发展观学习过程中,学院领导班子结合近几年教学建设与改革的情况,尤其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和项目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工作,通过调研和讨论,在如何更好地调整发展思路、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推进内涵建设和特色培育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本着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统筹兼顾学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达成了以下共识:

  1、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只有发展学院才有出路,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也只有发展全院教职员工才能取得事业上更大的成就,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2、教育教学质量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我们应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专业建设,强化内涵,努力创建专业品牌和特色。在教学改革等方面顺应宁波经济发展的需要,努力做到与时俱进。

  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是基础,实践是关键。在学院内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及工作作风,是提高育人水平的重中之重。

  4、人才是关键,我们应着力建设好二支人才队伍,即教学人才队伍、管理人才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解决困扰教师成长过程中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5、坚持创新精神,提高领导管理能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提高领导能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努力在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增强领导班子统筹协调的能力,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

  二、正视现实,以科学发展观审视学院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和调研过程中,我们结合学院开展各项谈心、调研、民主生活会等过程中收集到的意见和和建议,在进行了认真的查摆和梳理基础上,正视学院现状,查找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 政治理论学习方面

   在政治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时紧时松现象,对坚持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上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学校统一布署的学习活动,虽然每次都制定了完整的学习制度和学习计划,但由于平时在工作中业务性工作多,每名领导班子成员都担负了非常繁重的工作任务,往往会产生了以干代学的思想,会以工作忙、任务重、压力大,没有把学习摆到重要的位置,缺乏持之以恒。另外在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也有所欠缺,对思想和灵魂的触动不够,特别是对于本职工作的业务研究、政治理论研究,也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认识。在学习的方法和效果上创新不够,而且没有很好地做到通过学习来指导实践,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把握不住发展的必须规律。

  (二)学院特色创建及服务地方经济方面

  近年来,学院投入巨大的精力研究和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力求通过校企合作带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院服务社会的能力,培育学院的特色。学院要求各专业,尤其是重点建设专业,要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培育自己的特色,校级重点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被学校确定。为特色培育专业。但从努力发展成为宁波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宁波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IT技术人才的高度来看,学院在特色创建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方面还是存在着不足。

  (三)教学方面

  几年来,学院在教学改革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校专家组的反馈意见,联系学院现阶段的教学工作实际,学院教学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程改革的深入力度还不够大。

  2、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的力度不够,实践教学指导力量不足。

  3、教学团队作用发挥不够,高层次的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成果不多。

  4、教学改革创新力度不大,专业特色不够明显。

  (四)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近年来,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学院教师的职称和整体学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双师型教师不断增加,有企业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不断扩大。但从学院整体的发展目标来看,结合学校正在进行的教学团队建设,总体的职称结构仍不够合理,团队作用发挥不够。

  (五)校企合作方面

  信息学院在“2+1”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多方探索,并在所有专业进行大力的推进,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但对照教高【16】号文件和学校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校企合作的深度还不够。

  2、校企合作企业的稳定度不高。

  3、校企合作在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方面的作用还有待加强。

  4、校企合作管理方面和学生思想引导与稳定方面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六)学生工作方面

  近几年,学院在学生工作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实践,形成了一支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政治思想工作队伍。但联系学院工作实际看,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的问题。

  1、在校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还需加强;

  2、部分老师学生工作业务水平还需提高;

  3、学生的职业素养工作特色不明显。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对存在的以上问题,既有客观的原因,又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主要对自身存在的主观原因进行了深刻剖析,主要是:

  (一)在政治理论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和长期性。学院在政治理论学习上更多地依赖学校的总体安排,也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是,由于对理论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并没有及时将学习成果用以指导实践。缺乏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院发展的意识,对高职教育思想的认识有失偏颇,更多的是从自身工作和实践层面来认识消化,满足于过去的成绩,满足于既有的经验。

  (二)对高职院校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不够深入。高职院校要全面可持续发展,必须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面对学院合并拆建的实际情况,学院领导班子在保持大局稳定工作中做的比较扎实、到位,实现了平稳过渡。但是在通过改革创新清除制约科学发展的障碍上,思想比较拘谨。一是大胆突破一切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和体制障碍方面还有欠缺,推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还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院科学发展的动力。二是转变思想观念与创新工作举措结合的不够紧密。对学院发展面临的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认识不足,抓住机遇、用好机遇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还不够强,因而工作思路不够宽、办法不够多,举措不够有力。在谋划整体工作方面,主要是对学校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有认识上的差距,班子成员对本职工作的创新性方面的谋划还不够,对分管工作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还不够。

  (三)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实践深度与力度不够,特别体现在学院特色培育和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方面,还没有把学习实践与学院重点工作进行很好地结合,投入的精力还不够多。

  作为以现代服务业专业为主高职院校的工科二级学院,学院近几年的工作,无论是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突出技能培养;大力开展和推进校企合作“2+1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积极开展横向产品开发、技术服务;以重点专业为龙头,大力推进学院的教学建设;还是在工学院专业调整后,积极协调资源,稳步做好现有班级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应该来说,也体现出不同于其他学院的特色,但学院自身没有加以很好的挖掘和培育,也没有有意识的进行宣传和包装,换句话来说,特色是有的,但还没有得到学院的重视,表现还不十分明显。

  学校以“宁波”、“城市”命名,是为了全力突现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目标,但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仍显得薄弱。主要原因在于:一、意识不够。对教高16号文件学习不透彻,没有主动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学院的重要职能之一,重人才培养,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二、基础薄弱,队伍不强。在科研与技术服务方面,虽然学院成立了3个研究所,但始终没有固定的场所、必要的设备条件、能力较强且稳定的科研人员队伍。在社会培训方面,没有稳定的培训资质、中高端培训教师队伍、认证和鉴定资格,限制了面向社会培训工作的开展。

  (四)师资队伍及教学团队建设方面。

  1)教师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尽管通过培养和引进,近三年学院新增加了4名副高职称教师,但高级职称的比例仍然较低,且专业分布极其不均衡,计算机类专业高级职称教师太少,制约专业建设与发展,同时也给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高带来不利影响。

  2)团队作用发挥不够。虽然已刚刚组建了教学团队,但教学团队作用的发挥还远远不够,尤其是作为基层教学组织,在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教学建设方面的作用不够明显,在科研社会服务、学生技能竞赛培训指导等方面,也没有体现出团队的优势。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不强,学院在此方面工作的引导和指导也不够。

  3)企业与行业兼职教师的作用发挥程度,以及兼职教师融入教师队伍,配置优化和功能联动的机制没有形成,学校热、企业不温不火的局面没有打破,产学紧密结合、双赢的局面没有形成。

  (五)校企合作深化方面。

  近几年,学院虽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2+1”得到快速和大规模推进,规范和质量意识也得到不断提升,但在校企合作的深化方面,尤其是校企合作在一二年级到项目课程和学习项目层面的渗透,完成课程与教材的共同开发,课程和项目的校企共同实施等方面还没有较好地深入下去。

  (六)教学建设与改革方面的创新。

  教高[16]号文件作为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阐述和明确的指导。客观分析当前我院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院的教学工作实际,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忙于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管理的事物,缺乏对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创新。着重体现在:

  1)学习研究不够。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项目课程改革作为当前高职教学改革的方向,也只是近2年来的事情,学校及时引入这种模式之后,虽然从学校到学院均安排了相应的讲座和会议,各系也多次进行教研活动,教师也在投入学习,但总体上说,我们在学习的深度,尤其是研究的氛围还不够,项目课程改革的诸多方面还只停留在表面。

  2)学院指导不够。自项目课程改革以来,学院在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项目课程申报等项目课程改革的中前期阶段,实时安排专题讲座和会议,但在课程的组织和实施等中后期阶段,学院跟踪指导不够,一些课程或有些教师在课程改革实践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3)实践不够。一是指专业业务能力实践,虽然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以及学院2+1的推进、教师技术服务横向课题的实施、学院教师下企业工作的开展,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大大加强,也产生了不少成果,但也有教师面对课程进行项目设计和选择时,缺乏来自现场的项目或素材,感到实践经验不足。而是指项目课程改革的实践,应该来说,通过学院各系教师课程定位,课程任务落实,老师们在课程标准的制定、整体和单元教学设计以及项目课程的申报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学院也在两轮的项目课程申报中,共申报了35门课程,立项20门,但极少数老师投入课程改革的实践还不够,也有老师还没有申报过项目课程。

  4)团队作用发挥不够。在课程改革中,课程负责人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多,课程相关教师参与力度不大,没有发挥集体的智慧,课程的团队作用发挥不够。

  5)实践条件整合力度不大。由于目前各专业和专业群还没有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项目课程的改革还在进一步推进当中,实践条件整合力度不大,只是在相近的课程或专业作了一些探索。对于学院专业调整较大、学校实践场所较为紧张的现实,需要进行提前进行整合的准备。

  6)实践教学指导力量严重不足。一是数量,没有专职实践指导教师,随着项目课程的实施,有大量的实践教学指导任务,一位教师无法很好完成,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尤其是我们工科专业;二是政策,目前学校没有实施小班和提高课时的政策,还不能通过分班分组或增加教师的办法,解决实践教学指导力量不足问题。三是指导能力,项目课程的实施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模式,不但对事件条件有较强的依赖性,同时要求任课教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七)学生工作

  1、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不够深入。近几年来,我院的“2+1校企合作教育在迅速做大同时表现出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固,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和未来就业缺乏信心,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学习效率低下,混日子。

  2、班主任队伍建设尚需不断加强。部分班主任工作执行不到位。表现在班主任会议上布置的相关工作没有很好地执行,如班会、纪律监督、下寝室、找学生谈心等关心学生成长的工作没有认真地去完成。

   3、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缺乏常规化和特色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对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也会产生对职业素养的强烈需要,但学院在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工作中缺乏研究,并未将其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开展,也未使之成为学院学生工作的亮点。

  (八)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院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需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带头发挥党员先进性,在学院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中更好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新上任的年轻干部还面临着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的艰巨任务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明确努力方向,落实整改措施

  我院科学发展的主要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把发展作为学院领导班子的第一要务,把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管理改革,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和服务队伍建设,进一步调动全院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经过前阶段的认真学习、调研,学院领导班子决定以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和统领,以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为基准,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一步明确推进科学发展、解决突出问题的基本思路,确定并落实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解决影响和制约学院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寻求对策,破解难题。

  (一)深入研读教育部16号文件和省教育厅188号文件,并将该2个文件作为学院的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在迎评促建工作过程中,学院要进一步深入研读这二个文件,继续加强学习和实践。

  (二)继续开拓校企合作,进一步规范“2+1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深化“专业、课程、项目”三个层面的校企合作,继续推进项目课程改革,显现项目课程改革的成效;以“基于项目的团队师徒制‘双高’人才特训模式”为依托,实现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形成和职业素养的养成,突出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三)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能力。以与驰拓公司开始的软件外包服务人才培养为起点,加快中高端认证的引进,推动计算机专业群宁波市服务型重点专业申报工作,在学院人才培养定位方面显现特色。同时结合学校职业技能鉴定所的申报建立,为加强和提升学院服务地方经济能力,为提高扩大对外培训能力搭建平台。

  (四)结合教师梯队培养工程和校企合作,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激励和帮助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尤其是高级职称,提高学院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例;结合教学团队建设,引导并制定激励机制,促进教学团队在教学建设、科研服务、技术培训、竞赛指导中的发挥出显著的作用,提升学院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通过校企合作、教师下企业、“双师”教师认定等途径,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双师”素质。

  (五)以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契机,以课程改革为抓手,继续推进学院的内涵建设,提高学院的综合竞争力。通过讲座、会议和专题教研活动,继续加强课程改革学习和实践;充实指导力量,选派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继续加强校企合作,增强项目课程改革的实践,扩大课程实施的途径,也为教师提高实践创造条件;依托组建好的教学团队,发挥团队指导和服务课程建设的作用,依靠课程团队的力量做好项目课程改革。加大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的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形成各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以便整合实践条件,形成有规模、成体系的实践教学基地。加大改革力度和扶持力度,促进专业特色培育。在专业定位上通过调研,调整论证专业特色培育方向,在“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面加快探索进度;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继续推进“基于项目的团队师徒制‘双高’人才特训模式”,实现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形成和职业素养的养成,突出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六)结合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形成长效机制。学院要从教学与管理二个方面入手,实现优化课堂教学与严格管理制度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多样化管理。借助校园文化品牌打造为契机,增强学院发展的软实力,增加师生全面沟通,促进师生关系融合,以“信息风”为引领,努力营造浓厚的全员育人氛围。积极推进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工程。通过对学生需求的了解,全面开展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工程,深化工程内涵,丰富实施方式,完善培训体系,强化实施效果,引领学生走好职业生涯规划之路。

    (七)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队伍建设,提升驾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班子成员应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意识,始终保持改革创新的锐气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确保学院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成员之间应加强沟通,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团结,营造和谐的氛围,在工作上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建立长效的征求意见和改进工作的机制,深入基层,倾听师生的意见和呼声。学院主要领导应进一步完善密切联系群众制度,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服务观念,优化服务方式,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全心全意为学院发展服务。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进一步提高学院领导班子的民主决策水平。认真贯彻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和二级学院教代会的议事与决策制度,加强集体领导,广泛调研,集思广益,提高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廉洁自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加大制度执行力度,促进领导干部勤勉尽责,为实现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