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网页版2021年党政工作要点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1-04-01浏览次数:46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也是学校建设省“双高”校的起步之年。学校工作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对标“重要窗口”模范生,紧扣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的总体布局,按照“四严”要求、“四精”标准、实现“四名”目标,加强党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突出整体智治、唯实惟先,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省双高校建设和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提升党的全面领导力,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发展

1.以高度政治自觉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面向全体党员,开展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宣传教育,将党史学习教育贯穿2021年全年,深入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史,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突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开展系列宣传和文化活动。

2.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建设省“双高”校。深入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完善协调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党委统筹协调全局作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领导班子整体担当意识、责任意识。修订二级单位(部门)党总(直)支部委员会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开展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试点。

3.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重大任务落实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推进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所有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深化党建亮显工作,完善党建亮显体系;实施党务干部领雁计划;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比例达100%。积极做好培育创建标杆院系、样板支部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等“双创”工作;严把质量,扎实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出台党务公开、党费使用等制度。

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出台后备干部培养制度,加强年轻后备干部培养。大力选拔年轻中层干部,确保年轻干部占比15%以上。修订完善《中层干部年度考核办法》,建立干部担当作为的评价奖惩机制。做好中层干部第五轮换届选任工作。制订2021年干部培训计划;制订年轻干部培育、干部挂职锻炼等工作实施办法;制订组织员管理办法。

5.深化“清廉学校”建设。强化政治监督,开展政治巡察,完成对2-3个二级党组织的政治巡察工作。开展日常监督,做好专项监督检查。健全完善纪检监察制度体系,出台《二级单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清单》《干部廉政档案管理办法》等制度。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治理能力。召开2021年全面从严治党暨“清廉学校”建设工作大会,扎实推进“清廉学校”建设工作。开展廉洁教育。

二、打造校园文化软实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6.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加强学校“十四五”规划、省“双高”校建设方案宣传解读、组织实施,凝聚起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的广泛共识。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着力在解放现代职业教育思想观念和更新发展理念上实现新突破。出台《2021年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多形式开展专题学习;建立二级单位中心组学习情况巡听制度,有序开展巡听工作;出台《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落实学时要求,提高“学习强国”参与度。

7.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关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办法》;出台《“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开展校级“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征集典型案例。建立100个劳动教育校外实践基地、7个劳动教育校内实践基地、30门人文素质美育类课程和10个人文素质美育类社团;实施思政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立项一批校级德育特色案例。培树10个校级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室。

8.推进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签订《意识形态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开展校园意识形态领域动态研判,加强舆情管控。常态化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做好重点台账收集报送工作;开设1-2讲“明责大讲堂”讲座;完成校园网改版;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新闻宣传。深入推进青马工程;深化社团+”人才培养行动,提升社团育人水平;突出专业化、项目化导向,培育有职业特色的实践育人项目;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获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及以上奖项。

9.深化学生成长服务指导体系。完善学生全面发展协同机制,优化学生发展目标标准、成才环境和政策条件。完善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202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7%以上,留甬率达50%以上;更多专业就业综合指标位列全省同类专业前20%;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综合排名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20名。加强学生创业意识及创业精神教育,完善创业课程体系,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参赛质量,实现“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保银争金”目标。重点做好招生工作,执行3700名既定招生计划,完成率达98%;继续做好“高职扩招”工作,实现在校学生规模达万人以上;提升生源质量,普高招生专业总体排名在全省前18名以内。

三、凝聚干事创业决胜力,全面开启省“双高”校建设

10.常态化做好三项重点工作。优化分类培养模式:优化平台+模块的分类培养课程体系,完善五种提升型的标准,健全分类培养制度与激励政策,技师型”“复合型比上年提升20%。分类培养成果争取获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1+X”证书支撑技师型复合型占比达到该类型25%。深耕“互联网+教学”:打造30个课堂革命典型案例;“互联网+教学”成果争取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品牌效应:完善以责任文化为引领、以模拟公司制为平台,“三课堂联动”的现代服务业职业素质养成体系;完善“日日新学生素质提升行动”的规范和考核标准。实现学生职业素质证书获得率达99%以上。

11.打造技能竞赛新格局。以高水平竞赛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制订学校学生技能竞赛三年工作规划;修订技能竞赛管理办法,提高政策激励作用;加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重点技能竞赛项目全部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继续抓好承办省级技能大赛工作,努力提高学生参加省级以上高级别技能大赛的成绩和水平,学生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5项以上、省级30项以上。启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组织教师参加2021年省、国家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省级奖项5项以上、国家级奖项2项以上

12.打造课程中心新载体。成立高职金课研究中心,启动“高职金课标准”和“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建设。牵头成立“一带一路”职教MOOC联盟;推进宁波市高校MOOC联盟建设。百门MOOC建设工程,新立项校级课程35门以上,累计建成市级及以上课程50门、新形态教材30部,在线学习110万人次;继续推进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启动1-2个校级资源库建设项目。评选30个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培育8-10个省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在线课程社会选课人数达到110万人次;向全国兄弟学校、行业企业和社会提供优质在线教学资源100门;探索在线课程东西部共建共享模式;建成国际版在线课程5门,服务一带一路

13.打造社会培训新品牌。突出学校社会培训工作的基础性地位,建立社会培训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打造全方位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品牌。完善社会培训工作制度保障,出台《社会培训收益绩效奖励管理办法》,按比例下拨绩效指标,强化绩效导向作用,充分调动二级单位及个人参与培训工作积极性。实施“一院一品”方案,培育8“一院一品”培训品牌项目;构建“共建共享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建立8个社区服务点。打造高质量继续教育,搭建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建设5门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函授学历教育招生人数达1000人以上开展各类培训2万人次以上;扩大职业技能鉴定考证项目。

14.打造高水平专业群。修订《专业量化考核管理办法》,健全对接产业优化调整专业设置的机制,重构专业群,调整优化专业1-2个;校院两级组建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牵头成立宁波市高校专业绩效评价研究中心,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和治理水平。启动实施校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制订《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和管理办法》;启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申报;启动2个专业的国际认证。获教学成果奖市级3项、省级1-2项。以两个高水平专业群为重点,高水平建设好校内实训基地,完成10个实训室智慧化改造,启动2-3个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以园林技术专业群为载体启动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培养模式建设,建立运行机制,制订一体化专业教学、教学运行质量、学生思政教育衔接等标准。

四、促进改革发展系统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5.提升内部治理水平。修订学校章程;开展制度汇编、部门负责任人说制度,推进制度存废改立释工作;修订校级学术委员会章程,做好学术委员会换届;成立学校理事会,召开第一次理事会议,形成自我完善、自我管理的内部治理体系。构建五纵五横一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部门、二级教学单位、专业、干部、个人年度绩效考核制度;建成诊改平台,建立8字形质量螺旋运行机制;发布质量年报,确立目标链、标准链和考核链,完善三链一体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初步建成全量数据中心;基本形成数据管理制度体系;实现数据、身份认证、门户展示、消息、业务服务过程的系统集成;建立考勤、请(销)假、健康申报等智控管理模式;优化校务服务平台,提升内涵建设;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工作,构建数字技术与学校治理深度融合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16.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出台《教职工荣誉评选暂行办法》《教职工行政处分条例》;推进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暂行办法》。持续提升双师队伍整体素质:落实高校教师资格证书首次自主认定工作;落实《教师专业实践管理办法》,百名教师下企业,一师一企新教师企业实践,推进五年轮训制度,提升双师素质培训,筑高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出台《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管理办法》,培育7个校级双师型培养培训基地。强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修订《博士培养管理办法》和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引培博士8-10人;新增高级职称10人以上;引进双师骨干教师4-6人;出台《柔性人才管理办法》,柔性引进专业带头人3-5人;新增市级领军拔尖人才2-5人;培育各类校级优秀教师团队9支。建立多元化业绩评价激励机制: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评价机制;做好第五轮全员岗位聘任工作;建立师资建设发展的目标链、标准链与考核链;推进工作业绩导向的绩效工资实施与改进。

17.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完善职业教育集团治理结构;启动引百强企业进校园工程,吸纳5家全国五百强、浙江百强企业或行业加入职教集团;指导1家企业申报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启动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建设,培育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探索校地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体制创新;建设2个产业学院。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质量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验收;启动学徒制推广工程,新增5个试点专业。推进现场教学课堂建设;启动现场教学课堂推优工程。启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建成2个市级产教融合基地,培育1-2个省级基地;建成1个开放共享的“公共实训基地”;启动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培育1-2个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18.提升服务发展水平。启动共建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获得植物新品种3个;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教科研项目30个;科研技术服务、培训服务年到款2000万;获得市级及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建设科技服务中心3个。培育农村指导员团队1个、科技特派员团队1个,打造典型设计案例15个。联合共建高质量区域服务型智库;获省市领导批示、为地方政府建言咨政6项。新增知识产权授权40项、发明专利3件、科技成果转化1项、技术服务中小企业30家。创新美丽乡村景观营造技术,打造15个宜居、宜业乡村;助推进花卉树木优势特色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值累计6000万元;助力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网红打卡地3个。

19.提升国际化水平。中澳计算机、会计专业的继续合作办学通过省教育厅评审;借鉴TAFE职教体系,完成1个专业教学课程包的开发;实施启动2项国家教育部教育援外项目(丝路1+1”/鲁班工坊);宁波市一带一路科创平台、语言中心取得阶段性成果,达成地市共建服务地方项目1项;全面启动专业群对接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1-2个专业群与走出去企业实现深度对接,并基于TAFE研发中心、宁波市一带一路语言中心等平台建设工作,全面启动面向一带一路”“走出去企业提供包括商务、赛事翻译、资讯等服务。以互学互鉴为合作新模式,开发优质双向的国际交流新资源和项目;创新和提升国境外交流生、交换生交流模式与质量,出台国际交流生项目建设方案或管理办法。

五、巩固和谐校园保障力,强化办学条件支撑

20.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落实“四早”防控措施,积极探索信息化疫情防控,确保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加强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体系建设,做好线上线下教学、日常人员管理、健康安全宣传、校园环境整治、物资储备管理等工作,密切属地联系,建立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21.推进奉化校区及校园建设工作。做好奉化校区项目(二期)立项及勘察设计公开招投标;协同奉化区人民政府(奉化城投集团)做好奉化校区(一期)项目建设与管理。签订理事会体制机制下的混合所有制学院实体共建协议;研究制订浙江园林绿化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园林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方案。提高后勤保障服务水平,做好学校围墙改造等工程;做好校园维修零星工程、办公设备采购、设施设备维保等工作;做好商贸、医务室托管服务项目招标,完善服务外包考核工作机制;做好垃圾分类、节能减排和爱国卫生工作。

22.提升信息化水平。完成校园网有线主干万兆升级;开展基于等保2.0的系统测评工作;部署APT攻击预警平台;制订数据标准和数据管理办法;校内域名及IP的精细管理;完成新型一卡通建设,实现人脸识别;完成智慧安防系统建设。完成现有业务系统升级改造;初步建成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信息化平台;完成各业务系统数据质量监控管理。探索现代化教学生态;完成公共教室的现代化改造;完成常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数据整合。制订师生信息化素养标准、培训计划和考核要求;启动师生信息素养提升计划。

23.加强校园资源保障。加强统筹,积极保障学校各项重点工作推进。全力做好重点项目建设资金保障,加强财务资金绩效管理;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入推进财务信息化工作。深化“无诈校园”“无毒校园”“平安校园建设,争创五星级治安安全单位;推进安防系统智慧化,提高预警处置能力;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加强安全隐患排摸化解工作。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开展阅读推广,打造书香城院。召开第五届双代会,做好工会换届工作,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切实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完成改建妇联、团委换届工作,努力开创妇女工作、团委工作新局面。关注教职工身心健康,重视民生工程建设。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第五届教职工大合唱比赛、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竞赛等活。进一步推进完善校友工作组织架构,建立校友信息更新、校友与学校相互支持服务等机制,更好地发挥校友资源优势。加快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按照浙江省示范数字档案室标准推进学校综合档案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