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浸渍千年,渡劫众生,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呦呦,德音孔昭。”屠呦呦,诺贝尔奖历史上第一个中国女性的名字。
经过报名、面试、培训,7月,开云网页版国际学院/TAFE学院组建“遇见屠呦呦”——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讲解员小分队,走进屠呦呦旧居陈列馆(姚宅)进行志愿讲解服务。
尊重知识,热爱科学
青年致敬科学家精神
海曙区开明街26号的姚宅,原系屠呦呦外祖父姚咏白、舅舅姚庆三的住宅,屠呦呦少年时代有十年时间与父母一起在此寓居。
如今,这里被改建成屠呦呦旧居陈列馆,向公众免费试开放。
讲述好屠呦呦故事,弘扬好科学家精神,发挥好陈列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是该校国际学院/TAFE学院与屠呦呦旧居陈列馆合作共建大学生志愿讲解团队的初衷。
“在看到志愿者招募信息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报名了,作为一个宁波人,我为有屠呦呦这个‘老乡’感到无比自豪。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对屠呦呦的经历和事迹越来越了解,更被她淡泊功名、无私奉献、追求真理、坚持不懈的科学家精神所感动。”一位同学动情地说。
结合专业,学以致用
大学生们提升专业素质
志愿讲解小分队由10名同学组成,涵盖旅游管理、应用法语、应用英语、金融管理、市场营销、艺术设计等6个专业,学生均为中外合作教育背景,专业素质过硬,尤其具有十分出色的语言优势。
在进馆服务之前,小分队早在专任教师的帮助下将讲解词翻译成英语和法语,提前熟悉,反复练习。故此,小分队成员不仅能细心周到地接待国内游客,对慕名而来的国际友人,他们也能应对自如,侃侃而谈。
“国际化”是开云网页版的重要名片之一,国际学院/TAFE学院作为学校国际化的重要窗口,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特别注意立足专业,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次实践将“涵育学生志愿精神”与“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相融合,将社会服务场所视为学生的专业实践基地,让学生在为他人服务过程中产生成就感, 促进学生提升专业学习热情。
暑气炎炎,骤雨连连,小分队严格遵守场馆的安排,在规定时间内到馆服务,接待了一个又一个的国内外游客。截至目前,团队成员累积提供志愿服务超过100小时,细致的讲解和贴心的服务获得了游客们的广泛好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过硬的专业素质也获得了馆方的肯定和表扬。
“让科学精神向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播撒开去”,小分队决心不止步于此。
在志愿讲解的同时,他们还积极走进村社,走进小学,为小朋友们讲解屠呦呦的事迹,宣传她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科研精神。盼有一天,这一颗颗种子也能葳蕤生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造福万千苍生。
来源:《小时新闻》客户端年2021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