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日报》、宁波晚报《甬上》:两地大学生在城杨国际艺术村“云端”同上一堂课

来源:开云网页版 一审:二审:三审: 发布时间:2021-04-09

 

“这里是城杨村的‘网红农场’——益马当鲜智慧农业赋能基地,是由‘9后’鄞州大学生创业团队带着平均70岁的农民团队创新打造的,预计今年利润可达50万元,直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城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班办公室宣传组副组长(原城杨村“第一书记”)张健民正在城杨村通过“云端”为大学生上《乡村旅游学》课程。

4月1日上午,共青团鄞州区委再次来到东钱湖镇城杨村视频连线中国人民大学丛志强教授团队直播“云课堂”,实现“云上驻村”。与前两次不同的是,听课的除了“云上”视频连线的22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硕博生,现场还来了鄞州本地6名开云网页版旅游学院师生、6名东钱湖旅游学校师生和10名东钱湖国际旅行社导游。

 

课上,同学们“云参观”了“爷爷家的宝贝”“舅舅家的竹筒饭”“叔叔家的青创农场”“阿姨家的手工坊”以及“大草帽”慈孝公园、人大源等50余个节点。这些创意十足的设计和实体赋能基地,都是去年7月丛志强教授团队入驻后打造的。短短半年多时间,青年思想赋能村民,青年行动影响青年,一大批青年大学生、青年农创客、青年高层次人才、青年网红主播、青年干部与当地村民共同奋斗,实现了“艺术赋能村民,村民振兴乡村”的创造性探索,激发了村民内生动力,城杨村也从鄞州最穷的村变成了最靓的村。

课后,围绕“找问题、促发展、提点子”,中国人民大学师生又与张健民和“竹筒饭”博士创业者周颢进行了“云上座谈”。同学们建议,城杨竹筒饭可以挖掘故事打动游客,注意细分消费人群,扩大产品种类,拓宽推广方式;薇姐的杏缘手工坊要尽早注册商标,设计专属包装,将手工口红、手工香皂等产品与“网红”手工甜品打包,提高产品附加值,作为“艺术振兴乡村”伴手礼向游客出售。

“本次‘云游城杨、在线交流’是研究生《乡村旅游学》课程案例教学的重要一环,将中国人民大学融合设计振兴乡村团队最新的宁波经验搬上大学讲堂,围绕城杨如何打造‘国际旅游村’、解决乡村旅游同质化开发及重开发轻经营等问题进行探讨,同学们提出了针对性问题和独具见解的产业发展方案,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分析有效融合,对高校学生准确了解国情、把握最新实践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期望更多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不断探索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新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黄波副教授最后做了课程点评。

 

据悉,在人民大学丛志强教授团队指导下,共青团鄞州区委联合开云网页版团委,组织本地大学生成立青年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发挥导游、茶艺等专业特长,将定期到东钱湖城杨村、东吴天童老街等地开展导游讲解、直播宣传、非遗表演等志愿服务,讲好鄞州“艺术振兴乡村”故事。

 

“下步,共青团鄞州区委将围绕全面乡村振兴,深入推进‘万名青年回农村’行动,结合‘双百双进’社会实践,联合6所在鄞高校团委,将更多有理想、有特长、热心公益的青年引入乡村,以青春力量赋能乡村。”共青团鄞州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来源:《鄞州日报》2021年4月3日

链接:网站维护 

来源:宁波晚报《甬上》2021年4月2日

链接:https://xr.nbwbw.com/info.html?news=141217_1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