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网页版 思政理论课示范课堂建设方案

发布者:肖昌凡发布时间:2022-10-12浏览次数:1132

开云网页版

思政理论课示范课堂建设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高质量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根据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文件精神,参考教育部一流课程(金课)建设标准,结合我校实际,就思政理论课示范课堂建设,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着力培养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基本要求

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培育一批优质教学资源,打造一大批内容准确、思想深刻、形式活泼的优质示范课堂。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注重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识大局、尊法治、修美德,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

三、建设思路

1.对照标准,补短板、强弱项。对照示范课堂建设标准,系统查找自身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针对不足分析其原因,在知识、能力、素养上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技能,为打造示范课堂提供关键保障。

2.选定内容,打造优质示范点。在所授课程内容体系中,选择易于体现高水平教学风采的教学内容点,充分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诠释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选题要有新意,内容容量充实。对内容点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制定课堂教学设计,付诸实践并进行课后反思、修改,最终确定优质课堂设计。照此循序渐进,不断增加示范课堂教学点。

3.以点带面,形成系统成果。加强团队合作,共同研讨共同进步,在数个示范课堂基础上,以点带面,形成课程系列示范课堂,推广应用,不断改进,整理修订成册,同时可制成系列精品教学实录。

四、建设标准

思政理论课示范课堂要做到“八个统一”,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1.目标定位高阶。在目标定位上,坚持既有思想高度,又有理论深度。立足于思政课的政治性属性,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修养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引导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识大局、尊法治、修美德;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遵循学理权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突出价值引领,推动内容转化,提升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实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编高校思政课教材(2021年版)基本精神和要求作为教学依据,融入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学内容,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将教材内容体系转化为适合高职的教学内容体系。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

3.内容系统融入。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全面贯穿、有机融入各门课程,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活实践,找准切入点、聚焦点、结合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内容的全面融合,实现课程协同联动。充分挖掘文化素质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4.引入信息技术。教师熟练掌握并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将适应学生学、便于学生看、利于学生听的现实的、历史的素材呈现出来,促使学生思考、领会、感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根据所选内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课堂时间分配、教学环节衔接等方面体现出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教学手段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积极应用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欣赏型德育模式等,凸显信息化教学优势。除传统讲授法、案例教学法,积极采用情景模拟、角色互换、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激发思政课课堂活力,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5.优质教学资源。为打造示范课堂,精心搜集整理各类时政等案例,做到丰富、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使思政课教学更具针对性与生动性。制作或引用微视频和慕课,为开展信息化教学、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提供资源储备。编制丰富的作业与讨论等习题,引导学生开展自学或检验学习效果。将资源建设与资源使用相统筹,在资源建设中培养教师队伍,在资源使用中锻炼教师队伍,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6.遵循德育规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触动心灵的课程,要贴近时代、贴近实践、贴近学生思想实际,不断增强亲和力和针对性,提升学生获得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注重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改革传统的学生单一学习方式,实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深化互动式教学,指导学生通过对中国故事,尤其是“红色根脉”故事的阅读、思考、分享,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7.优秀教师素养。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模范践行高等学校教师师德规范。努力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做为学为人的表率。通过培训学习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应用信息技术,讲深讲准、讲清讲透教材。课堂中做到仪表自然得体,精神饱满,亲和力强;语言清晰、流畅、准确、生动,语速节奏恰当,教态自然大方。

8.职教特色鲜明。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感性认知能力强的特点,坚持从激情、真情、深情上升到理念、理论、理性的教学理念,突出问题导向,注重案例启发,把理性阐释和感性呈现相结合,将课程的重难点知识转化成形象、通俗、易于理解的表达和呈现形式。突出逻辑追问,以问题引导教学,将问题、故事、案例、逻辑相统一,理、史、事、情相融合,做到循循善诱、通俗易懂,适合高职学生学习。密切联系高职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职场的实际,开展生动的思想引导和理论启发。

9.有效管理评价。在教学中注重多样化评价方式,综合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线上线下评价相结合,知识考察与素养评估相结合,体现德育规律、学生认知规律。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加强课堂管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做到秩序良好,气氛活跃,且活而不乱。恰当应用数字化记录和分析,进行多维、智能评价,有效开展教学过程监测与学习结果诊断。

五、建设成效

1.促进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从示范课堂入手,扎实打造数支教学创新团队。加强集体备课、督课评课以及教学研讨,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开展研讨互学,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学习新理论成果,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积极推进教材建设、课程改革、教学研究等,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竞赛,争取产生一系列教学成果;建成2个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创新团队。

2.打造优质教学资源库。在示范课堂建设中,对支撑教学创新的各类资源进行归类整理,包括案例集、习题库、系列微课、慕课以及精彩课堂实录等,建成优质资源库。打造高效课堂,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深入教学第一线、走进课堂,发现、推荐示范课堂;积极组织各类教学比赛、教研活动,在教学比赛和展示中打造示范课堂。通过对示范课堂拍摄、制作、播出,展示课改成果,推广成功经验,打造课改品牌。建成2个优质教学资源库。

3.以点带面形成一流课程。确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坚持立德树人,完善课程体系,做好教材到教学的转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研究,定期集体备课、研讨课程设计,加强教学梯队建设,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创新教学方法,强化课堂设计,解决好怎么讲好课的问题,杜绝单纯知识传递、忽视素质培养的现象。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解决好教与学模式创新的问题,杜绝信息技术应用的简单化、形式化。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决好创新性、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问题,杜绝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现象。在系列示范课堂基础上,将《毛概》和《德法》建成一流课程(金课),实践教学与《形势与政策》教学具有创新性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4.提升质量增强学生获得感。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在政治引导、学理阐释和价值塑造上下功夫,提升教学实效。在示范课堂打造与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中,结合学生座谈与学评教情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获得感,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六、组织保障

1.教研科研引领。研究中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铸魂育人、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规律、学科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坚持以思政课教学为核心的科研导向,深入开展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备课提质量、集中培训提素质,整体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深入研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提供多角度学术支持。

2.过程质量监控。扎实做好日常教学过程管理工作,发挥督导组和教学部功能,做实教学质量保障,督导组要加强听课督查、评估反馈,以督促教、以督促学,实行动态监控机制,组织开展阶段性评价,对示范课堂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检查,对未按进度完成建设任务的及时进行诊改。加强理论学习、教学研讨、课堂观摩、主题沙龙、实地研修、新老结对等活动的开展,关注青年教师成长,发挥团队作用,助推团队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为示范课堂建设提供师资保障。

3.评优推优激励。以育人成效为标准,完善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点、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在要求、有利于教师职业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明确与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特点相匹配的评价标准,加大在示范课堂和教学创新团队中的贡献的评价比重。以培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的教师为目标,完善培训体系,加大支持力度,健全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在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以及在评优推优中实行“一票否决”。